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死率高。本病于1976 年在非洲中部扎伊尔(现刚果民主共和国)和苏丹暴发现,目前主要在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南非、几内亚、利比亚、塞拉利昂等非洲国家流行,我国尚未发现此种病毒。
埃博拉病毒的起源尚不得而知。但基于现有证据,认为果蝠(狐蝠科)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该病可侵犯人类和其它灵长目动物(猴子、大猩猩和黑猩猩)。
一、病毒怎样传播?
1、接触传播: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病人和带病毒的亚临床感染者通过接触(特别是血液、排泄物及其他污染物)传播。
2、气溶胶传播:吸入感染性的分泌物、排泄物等。
3、性传播:在一名埃博拉出血热患者发病后第39天、第61天,甚至第101天的精液中均检测到病毒,故存在性传播的可能性。
二、会立即发病吗?
埃博拉出血热的潜伏期一般为2~21天,也就是说如果感染了埃博拉病毒后,21天内就会发病。病人一旦开始出现症状,就具有传染性。病人在潜伏期内没有传染性。
三、有何临床表现?
埃博拉病毒感染的典型症状和体征包括突起发热、极度乏力、肌肉疼痛、头痛和咽喉痛。随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肾脏和肝脏功能受损,某些病例会同时有内出血和外出血。如有以上症状请及时送医院治疗。
四、如何预防埃博拉出血热?
埃博拉出血热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那么,市民应该如何有效预防该病毒的感染呢?
1、要保持好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确保身边生活环境干净通风,减少接触高危动物(即果蝠、猴子或猿),包括捡拾在森林中发现的死亡动物或处理其生肉。动物制品(血和肉)被食用前应确保煮熟。
2、如发现周边有疑似病例,应及时使用防护装备并将其送医院隔离治疗,其排泄物及污染物品均应由相关部门严格消毒。万一人的皮肤、粘膜碰到疑似埃博拉出血热病人的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时,不必恐慌,应立即用肥皂水彻底清洗,也可用0.5%碘伏消毒液、75%酒精洗必泰擦拭消毒;粘膜应用大量清水或洗眼液冲洗,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隔离观察。
3、若市民从受影响的地区回来后,在21天之内出现了前面所说的症状时,应立即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接触史等。 (质控股 颜速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