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17 15:08:17.0
作者:管理员
浏览量:324
字号:【大】 【小】
手机上看新闻
近日,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帮扶队专家和我院胸外科专家联手顺利完成全市第一例靶向新辅助后的巨大肺腺癌微创根治手术,有效解决晚期肺癌能不能做手术的问题,给晚期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同时也提升了普宁市人民医院胸外科的核心技术,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福音。
58岁的徐姐是一位传统相夫教子的潮汕妇女,从不吸烟饮酒,近2月来频繁咳嗽咳血丝痰。门诊胸部CT发现右下肺叶肺门旁占位,直径7.5cm;右上肺后段、斑片状密度增高影;纵隔及右肺门多发肿大淋巴结(如下图)。其余检查未发现转移征象。CT引导下穿刺右下肺病灶,石蜡病理报告:腺癌。基因检测:EGFR 21号外显子p.L858R突变。
右上肺结节。
原发病灶。
侵犯下肺静脉。
接诊医院的医师告诉徐姐,是局部晚期肺癌,需要转诊至上级医院。面对突发变故,家人、朋友意见纷纭,有的建议到汕头或广州上级医院治疗,有的甚至提议干脆放弃治疗,这让徐姐忐忑不安的内心更加零乱。经知情人告知,汕大附一院和我院实行“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工作项目,派出专家在我院驻点帮扶。于是徐姐专程来到我院胸外科进行治疗。帮扶队队长黄伟哲博士及胸外科张伟亮主任、汪源副主任医师经综合分析,得出以下判断:病人属于局部晚期的右下肺腺癌(临床分期IIIB T4N2M0),右上肺病灶是独立、非转移的原发病灶;口服吉非替尼能使病灶降级,对病情有效;所以建议为徐姐实行新辅助靶向治疗,先口服吉非替尼3月后再进行手术处理。专家们坚定的答复驱赶了徐姐多天来心内恐慌的阴云,免去化疗简单化的处理,坚定了徐姐战胜病魔的信心。徐姐严格按照方案口服药物,3个月内睡眠逐渐改善,胃纳、体重好转,咳嗽次数减少。
3月后复查胸部CT:右下肺病灶最大直径缩小至2.6cm。于是,黄伟哲队长断定治疗有效,病灶已降级,可以在胸腔镜微创下肺癌根治手术。于6月22号在气内麻胸腔镜下行右下肺切除、右上肺楔形切除并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存在下肺静脉侵犯,故打开心包后在静脉根部处理下肺静脉,肺动脉外膜与肺动脉紧密粘连呈硬化条状改变,故逆向性切除肺叶,手术仅历时2小时。术后第1天病人下床活动,第12天出院。
三孔微创切口。
专家在为徐姐施行手术。
黄伟哲队长介绍,肺癌是全世界发病率高居恶性肿瘤榜首,约80%肺癌病人就诊时已属晚期,如果直接采用手术的方式,易出现肿瘤残留或纵隔淋巴结转移,甚至远处转移,术后极易复发,预后不良。通过新辅助治疗,使肿瘤缩小、降期,增加了手术的可切除率,提高疗效,另外可通过新辅助治疗的疗效评估肿瘤对内科治疗的敏感性及评估预后。
黄伟哲队长指出,新辅助靶向治疗作为新兴的辅助治疗,是伴随着靶向药物的出现而兴起的。由于多数靶向药物可采用口服,对敏感肿瘤疗效好、起效快,且副作用较化疗明显减少,所以靶向药物的问世使很多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很大的延长,同时明显改善了生活治疗。正因为靶向药物的诸多优点,所以新辅助治疗采用靶向药物使得治疗对机体的干扰减少,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明显增加,同时降低了手术风险。
黄伟哲队长深耕胸外科近20年,复杂性肺叶手术驾轻就熟;普宁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在张伟亮主任多年带领下基础扎实、底蕴丰厚。双方联手默契配合,有效提升本地胸外科核心技术,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