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顺利完成我市首例双腔起搏器安置术

发布时间:2022-11-29 21:19:27.0 作者:管理员 浏览量:21 字号:【大】 【小】 手机上看新闻

扫一扫,你会了解更多

  近日,我院内七科(心血管内科一区)主任石兵带领他的介入团队,成功为一反复头晕、黒曚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实施心脏双腔主动固定电极(螺旋电极)起搏器安置术。这是我市首例心脏双腔主动固定电极起搏器成功安装的病例。石兵系我院内七科主任、心血管病介入治疗首席专家、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患者陈阿婆,今年75岁,因反复头晕、黒曚收住该科,既往动态心电图提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4小时停搏总计13702次,最长停搏时间为9.8秒,24小时平均心率37次/分,最慢心率21次/分,远远低于每分钟60次至100次的正常范围,最快心率155次/分。入院后查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心房增大、左心室壁运动欠协调、主动脉硬化、主动脉瓣钙化并关闭不全、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不全、左室顺应性下降、EF56%。考虑患者心率慢、停搏时间长,且反复出现头晕、黒曚症状,若再不治疗随时可因严重心动过缓引起猝死。
      据石兵主任介绍,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由于窦房结或其周围组织器质性病变导致窦房结冲动形成障碍,或窦房结至心房冲动传导障碍所致的多种心律失常和多种症状的综合征。主要特征为窦性心动过缓,当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反复发作时,称之为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症,大多于40岁以上出现症状。严重的心动过缓可导致心脏排血量明显下降,而直接影响脑部供血,引起头晕、黒曚、晕厥、抽搐等症状。目前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最有效的措施是安装心脏起搏器。
      起搏器电极导线的固定装置是确保起搏器长期稳定工作的前提,目前大多数医院采用的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被动式固定电极,粤东地区只有少数专家能实施心脏双腔主动固定电极起搏器安置术。被动电极对心内膜过于光滑、心房和心室扩大患者有时难以应用,不仅增加手术时间及术后电极脱落的风险,同时术后长时间的卧床给患者带来不少痛苦,并增加并发症出现的几率。传统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改变了正常的心室激动顺序,导致左右心室和心室间电活动及心肌机械收缩不同步,最终导致心脏射血分数下降及右室功能不全、左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增加死亡率等,且更换起搏器时电极难以拔除。主动固定电极可广泛应用于心房、心室的最佳起搏位置,心室激动顺序从室间隔向双侧心室和心尖扩散,尽可能的保持了生理状态,可提高射血分数,获得较好的短期和长期血流动力学效果,达到或接近生理性起搏,可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该科自2009年独立开展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以来,已成功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作为起搏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搏电极导线的技术也得到长足的发展,从最初的翼状被动螺旋电极到心室主动固定螺旋电极,现在心房、心室双腔主动固定螺旋电极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的心脏起搏技术已步入粤东地区三甲医院的前沿。        (内七科  司徒海腾)